礼拜一流血事件还惊魂未定,礼拜三下午快5点又接到妈妈电话说笑笑发烧了。我赶紧提前下班带他去看医生。开始还怀疑是不是礼拜一的伤口感染了,毕竟我们当时没去看。
从接到电话到我到家,一个小时间笑笑已经从38度多烧到39.7。我到家时笑笑已经很蔫了,看见我又有了些活力,可是没多久就一副虚弱的样子,黏在我身上不要动换。我回家给他吃了些退烧药就往医生处赶。护士给称重这点工夫笑笑都很怕,一刻不愿离开我似的,当时还是10.8KG,还被要求验小便,这可难住了我们。这么点大的孩子哪里知道怎么尿到一个小杯子里。我们边脱他的尿布边愁,尿布刚脱他还尿了,这可好衣服也湿了还没接着。心里正在犯难,孩子也挣扎要抱抱,我把他拉起来,上半身趴在我身上,还在寻思怎么办,小家伙居然尿了,婆婆刚好在边上拿着杯子,干干净净都接到杯子里了,头一次觉得男孩还真方便,呵呵。
跑题了,验尿只用了一张试纸,也没有告诉我结果,我估计是看尿里有没有红血球,白细胞是不是超标以类的。进去医生看牙床没事,我在边上也看见好像都看不见什么伤口,而且发现门牙露头了。简单检查后结论是virus infection,只是给了退烧药和抗生素,出来护士又给肛门里塞了退烧药,再加上我在家给他吃的退烧药,估计有点用药过量了,晚上10点多烧退下来感觉孩子身上温度很低。可是没多久药效过了烧就又上来了,烧起来就39度多,吃药也就控制在38.5度。这样一晚没怎么休息好,熬到礼拜四。
礼拜四一天烧也还没有完全控制住,吃药就到38度以下,药效过了就38.5左右;不过抗生素我们没给,反正是virus又不是bacteria。礼拜三晚上还能喝一大瓶奶,到了礼拜四就基本不想吃了,开始以为就是生病胃口不好,到了下午发现拒绝奶瓶,奶嘴进去吸一下又吐出来,俩次就开始大哭。妈妈中午给他洗澡物理降温发现屁股起疹子了。晚上我回家用手电照照,婆婆说咽炎了,所以孩子不想吃,一天都是用勺子勉强吃些东西。可是一天下来根本没吃什么,夜里醒了也是饿得哭,想吃却又吃不了奶瓶,我们用勺子喂他也是吃几口就哭,估计喉咙很不舒服。
礼拜五起来发烧已经基本控制,37度多。带孩子去平时去的诊所看医生,结果被诊断为手足口。因为笑笑的疹子一个也没长在手脚上,我们根本没有往这想。当从电话里听到阿呆说手足口的时候,我被吓到了。医生说嘴里溃疡非常严重,屁股上的疹子也越来越大,并且开始向胳膊、腿蔓延。手足口没有药物,只能靠自己产生抗体,很重要的是保持进食,不要脱水。礼拜五是平安夜,我半天班,回家孩子还是很黏我,我们努力给他喂水,喂奶,还是进得少流得多。5点多的时候医生打来电话询问,建议入院输液,一是孩子太小,二是口内溃疡严重,防止脱水及其并发症。一通折腾,快8点到了NUH的A&E,虽说我们的医生都已经跟NUH沟通好,连床位都安排好了,可还是等到了9点过才进到病房,是公立医院的效率太低还是新加坡的通病?进到病房又是住院医生检查,又是护士询问、检查、称重,笑笑短短俩天就掉了0.8KG,剩下10KG了。最后在手脚中我选了脚输液。
只有我一个人留在病房看护士给孩子扎针输液,输液之前还要取些血样检查是否脱水。因为孩子小,针很细很细,所以护士是靠手挤一点点取血样(这是我自己的理解),这也就延长了孩子被压着不能动弹的时间,我一直哄着笑笑,俩个护士压着他的左脚。我不知道过了多久,孩子从开始的大哭、挣扎到后来无力的哭泣,好像知道自己挣脱不了的哭诉,我一直俯身抱着他,心里别提多么难过,噙着眼泪催促护士快点结束折磨。他们估计是见惯不怪了。。。
折腾一个晚上,孩子很困了,幸亏在去医院的路上还在我肩膀上睡了一会儿。又饿又困又难受。我们又试着给他喂了一些奶,哄了好久才睡着,比平时难哄,总是在啜泣,我想他是在哭诉他的不适吧。到晚上11点才真的在床上睡熟了。医院给了我一个只能被称为担架的折叠床。当妈后的第一个平安夜就这么在医院地上过了。
夜里每4个小时还是有护士来量体温、血压、心跳、血氧(是个夹在手指或脚趾的夹子,估计是红外测量),孩子一动我就起来看看有没有压着输液管。早上8点半医生来查房,其实也没查什么,简单的问问,主要关心的还是是否发烧,是否排尿。后来又有一个associate professor来看了看,说笑笑看起来不错,对我来说,他屁股上的疹子很可怕,可医生是风淡云清。医生认为可以出院,只是在强调保持进水,这个手足口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脱水。
2010圣诞节下午3点我们出院了。这天笑笑已经明显胃口好多了,勺子喂了奶、米糊,甚至还吃了大半个医院儿童餐的南瓜泥。回家后我们意外发现笑笑能用奶瓶了。到今天基本已经恢复平时的饮食了,看来嘴里已经好很多了。身上的疹子有发瘪的倾向,可是手脚还是没有,不知道疹子啥时候能全好。到昨天回家我才觉得累,下午睡了俩小时,今早居然睡到快10点,很久没有睡这么多了。孩子生病真是折磨人啊!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